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作

儒之中庸、道之无为、佛之因果,融通三者方可智慧人生、笑看风雨


《小窗幽记》长盛不衰的语言文字魅力何在?

        《小窗幽记》出自明代陆绍珩之手,落魄京城的江南才子遍尝世情冷暖,将自幼熟读的经史子集与眼前景心中意相交融,终创出这篇修身养性道尽人性沧桑的奇书。“小窗”便是作者的心灵之窗,幽幽投望红尘里,在喧闹嘈杂里品得世间百味。

        1、欲离俗情必要入世

        明朝天启年,生于苏州松陵的陆绍珩,身负江南才子的才情与高洁,饱读诗书后便生出报效国家,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信念。他慷慨激昂地来到京城,奈何官场黑暗,满腹经纶的才子终究报国无门。

        满腔忧愁凝结心中,最终化作这本《小窗幽记》聊以自慰。他深觉世间困苦,但也明了人生是无法临阵脱逃的修行,想要摆脱俗情的困扰,必要拥有识得的能力。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中堪过。真正的淡泊镇定,并不是闭上眼睛喊几句响亮的口号或是背几句圣人言说的沽名钓誉。而是历经沧桑与磋磨依旧能保持赤子心肠。

        想来陆先生在奢靡浮华的京城里必是见过多少清高学子为了前程与欲望跌落俗世的尘埃之中。自己的胸腔里必然也是受到过俗情与自身坚守的激烈碰撞才能有感而发出如此清明的试炼之法。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世道险恶,人心难测。可是如果因此而畏缩不前更是辜负自身。况且红尘万丈又能躲到何处?不若热血拼杀出去。

        2、身陷红尘冷眼相待

        入得红尘易,脱离苦海难。身陷其中实在是太过容易难以自拔,迷失方向,一颗清明心,半只冷眼观是陆先生为后世之人指出的一条明路。

        明霞可爱,瞬眼而辄空;流水堪听,过耳而不恋。整日在这惑人的红尘里翻滚,所见所闻之事物日渐积累,不自觉地便把这滚滚红尘放在了心上。

        潜移默化之间便能将自身的清明心智堵塞住,再无法拥有高洁淡泊的志趣。云霞再美,流水再动听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何必将自身精力全然靡费在此消磨时光,损伤心性。

        世俗光景的诱惑丛生,人们正是在此中流连忘返才会丢失了孩童的赤诚与纯粹。孩子的心思浅从不将层层叠叠的情态放在心上,所以他们才不会为情所累,所困。

        而看似成熟通情理的大人,逐渐被人情世故编织的网纠缠住,瞻前顾后不知进退。在磋磨与算计里将自己的心血气力逐渐耗干,看似精明实则蠢钝至极。

        不妨以冷眼看待世间,绝不被眼前光景或是耳畔蜜语迷惑,时刻找准自己的位置,泰然处之当属上策。于心而言最难做到的便是这份“守”。有太多人守不住终究这一生彻底错付。

        3、尽信书不如无书

        《小窗幽记》中,作者以自身之经历与学识为世人展示了如何为人处世的哲思。可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概不相同,所以书中之言自可品读,却不可尽信。

        作者以醒为首,以倩作终结,洋洋洒洒十二卷的文字道尽了他体悟的人生十二味。字字恳切,句句藏情。作者也并不奢望人们将文章中字字记下,而是以此书寄情的同时期望人们不要忘却对世间的思考。

        随波逐流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逆流而上才是作者期盼看到的景象。他以《小窗幽记》时时刻刻勉励自身不可逃避俗情亦不可为其吞没。

        反观现世众生,在信息爆炸娱乐之风盛行的时代洪流里,变得越发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常常被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的视频图片所蛊惑,沦为网络暴民,成为他人的提线木偶。

        《小窗幽记》距离今时今日已经有几百年的距离了,显然有些处事之道已经不可取了,但作者身处红尘里从来不忘反思,以及恪守本心的信念依旧令人折服。

        我们不必尽信书中之言,生搬硬套地去运用。只要能够获得不逃避俗世的勇气,以及始终保持清明心智去勇敢进取便是不辜负此书的心意了。

        结尾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读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此生。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倾尽全力在跌跌撞撞里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只要心中的火焰不熄灭,终将会闯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逆流而上的人都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小窗幽记》。对于那些对前途迷茫,却想逆流而上的人,最适合阅读《小窗幽记》。